在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的旧址旁,在杨开慧藏匿家书的墙缝前,一群青年正用手掌触摸历史的年轮。4月20日,防灾与救援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们踏访中共长沙历史馆这片红色热土,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的灰砖青瓦间,完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青春对话。
这座毗邻长沙市博物馆的百年院落,曾是1921-1923年中共湘区委员会的秘密驻地。
毛泽东与杨开慧故居的木窗棂上,仍留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思考温度。院中那口滋养过早期党组织的水井,见证过刘少奇、李立三等革命家的匆匆步履。馆内特设"长岛人歌"展厅,用老照片、电车票、橘子洲烟花影像,串联起党史与城市发展脉络。
当青春遇见百年风华。站在按1:1复刻的民国印刷机前,学子们接力诵读"浩浩荡荡的新思潮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声波震动了展柜里1920年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透过AR技术,杨开慧藏于墙缝的手稿在光影中"复活":"说到死,我并不惧怕...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当立体字迹在空气中浮现,展厅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青年说:
参观党史馆也让我意识到,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对于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规划未来。
—消防救援2351班 张林生
今天的我们站在他们用生命点亮的天空下,面对的何尝不是新时代的“娄山关”“腊子口”?从芯片“卡脖子”到乡村振兴,从文化自信到生态保护,这些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需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锐气。
—电气自动化2301班 彭智健
参观过程中,我多次被深深触动。当看到那些革命烈士的遗书和遗物时,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们为了信仰,舍弃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明白如今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
—安全监测2401班方香怡
走出党史馆,湘江之畔的繁华街景与馆内的历史光影交相辉映,让我更加坚信:惟有铭记来时路,方能走好脚下路,照亮未来路。
—建筑消防2302班谭子怡
那些锈迹斑斑的枪支、补丁摞补丁的军装,无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艰苦卓绝,让我真切感受到先辈们为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勇气。
—电气自动化2403班吴博熙
星辰大海·青春答卷——从清水塘的信仰之光到湘江新区的时代使命,防灾与救援学院同学们在长沙党史馆开启了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在这里,煤油灯下的革命誓言与数字时代的救援装备交相辉映,变的是岁月长河里的时代考题,不变的是青年一代"人民至上"的赤子初心。"学党史,知来路;练本领,护平安"——我们以专业传承红色基因,用担当续写新时代的《湘江评论》,让防灾救援的星火在星城大地永远闪耀!
24
2025.04分享